Title

從行人地域到罰單地域 打開台灣交通的結

打開台灣交通的結

台灣的交通問題,長久以來一直是難解的習題,「行人地獄」的標籤,更是從2022年外媒報導至今,都沒能撕下來。

直到2023年5月8日,台南一對母女,遵守交通規則、走斑馬線過馬路,卻在行經忠義路三段與成功路口時,遭一名孕婦開車撞上,3歲余小妹妹,從此離開了人世間。余小妹妹的犧牲,讓政府不能再逃避「行人地獄」問題,因此,行政院火速地在同年5月,通過「行人優先交通安全行動綱領」。

但沒想到,僅僅相隔一個月,新北市中和一名新婚女性,在家門口前的斑馬線上罹難。行政院緊急在同年8月17日,通過更上位的「行人交通安全政策綱領」,以3大精進作為,提出短、中、長期執行項目,希望藉由中央、地方與全民通力合作,達成2030年前降低30日道路交通事故死亡50%之目標。

賴總統更曾提出願景,希望2040年行人「零死亡」。只是沒想到,2025年5月,新北三峽又發生小客車暴衝、撞死兩名行人與一名騎士的意外。余小妹妹當初以生命換來的交通改革,兩年過去了,一切真的改善了嗎…

他們心中的傷口,復原了嗎?

台南女童父親 余志祥

「為什麼這個痛,是要由妳、由我、由我們家的人,或者是由其他的受害者來承擔?」

報導

新北新婚女子丈夫 蔡明舉

「一同度蜜月的朋友們,生了兩三個小孩,有時候還是覺得,如果沒有發生事故,是不是我們也會有這樣的情景?」

報導

如今兩年過去了

一切改善了嗎?

如今兩年過去了一切改善了嗎?

資料來源:道安總動員

雖然全台交通事故總件數、歷年行人死亡數,以及近年討論的行人地獄「路口」死亡數,都在113年呈現下降趨勢,但近五年平均行人死亡數,仍有近400人,等於 每天至少有1位行人死於交通事故

Image
Image

後記

  • 交通部2025年1月,預告修正「道路交通違規罰鍰收入分配及運用辦法」, 將新增交通科技執法設備、交通執法及協勤、以及道路交通安全環境改善費用,做為罰鍰收入指定用途,並將原「優先支應」改為「指定用途」。此外,交通部2025年5月也預告修正「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統一裁罰標準及處理細則」,其中,未停讓行人致輕傷及重傷,分別調高罰鍰為1萬8000元及3萬6000元。對此,職業駕駛團體發表聯合聲明,指出這項政策有違比例原則,同時建議提高「行人闖紅燈」裁罰金額至1萬8000元。

  • 以上作為都顯示,政府、民間都意識到交通改革重要性,但交通3E(教育Education、工程Engineering、執法Enforcement)如何配比?執法之前應先釐清違規原因,通盤檢視道路缺失、加強社會溝通,開出對安全有效、對人車友善的設計處方,並從教育著手治本。

  • 這場交通改革進行式,你我都不是局外人,別讓台灣再以生命換取血淋淋教訓。

感謝名單(依首字筆畫排序)
  • 三峽分局
  • 小黃帽志工老師 洪金菊
  • 公民幫推創會理事長 鍾慧諭
  • 中華車會理事長 陳志鴻
  • 公車客運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 郭子義
  • 立委林月琴
  • 台灣交通安全協會
  • 台中市議員 張芬郁
  • 台北市議員 王閔生
  • 台灣警察工作權益推動協會
  • 台南市人本交通促進協會理事長 余志祥
  • 台南市人本交通促進協會理事 吳俊江
  • 台南市人本交通促進協會理事 侯彥廷
  • 台南市交通局股長 林樹德
  • 行人零死亡推動聯盟
  • 金華國小
  • 淡江大學運輸管理學系教授 羅孝賢
  • 陽明交大運輸物流管理系教授 吳昆峯
  • 靖娟基金會
  • 罰單申訴.com創辦人 莊東碩
  • 標線改造台灣路
  • 機車研究發展安全促進協會秘書長 吳添福
  • 還路於民行人路權促進會理事 蔡明舉
製作團隊
  • 採訪記者:簡若羽、羅立芸
  • 攝影剪輯:游家瑋、何世得、鄭偉宏
  • 數位製作:陳俐娟、張俊德
  • 總策畫:華舜嘉
  • 視覺督導:汪文然
  • 專案督導:劉世澤、汪倩如
  • 監製:白舒樺
  • 製作單位:三立新聞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