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末期,船隻將靠岸,「最後一哩路」如何走?不再是禁忌話題!

《安樂死,他們的盼望》

阿任(化名):「像我這樣的,其實蠻多傷友都想安樂死,我希望台灣能執行安樂死…。」

《安寧療護的價值》

患者 王先生 :「本來我自己要放棄自己了,會氣喘、會無力,沒辦法走動…結果我想放棄的時候,阿丹醫師不放棄。」

《台灣,需不需要安樂死? 》

台灣首位安樂死公投發起人 江盛:「我們的身體,我們自己可以有權自己使用。怎麼到了死的時候,我們變成沒有權利呢…」

臺大醫院家庭醫學部緩和醫療科主任 蔡兆勳:「我們不用外力刻意延長他死亡,但是他有被照顧的權利吧…」

愛的最後一哩路,您的看法是?

如果您能選擇,人生最後一哩路希望怎麼走?
如果您對人生最後一哩路已有想法,會採取什麼行動?
您支持台灣通過安樂死合法化的立法決議嗎?
您認為台灣應該如何提升安寧療護的照護質量?

人生故事,未完待續…

image01
知道這件事,我就說不要治療..

阿任是一名脊髓損傷患者,出車禍的前幾個月,他都在工地工作,連續好幾個月沒休假。當時,阿任的阿嬤曾經苦勸,身體要顧、找時間休假,但一心想改善家計的他,卻沒有聽阿嬤的話…

看完整故事

image01
我做什麼,都想叫她。

85歲的阿田阿公,因為肺部慢性疾病,需要長期使用氧氣治療,走路也需要使用助行器,由外籍看護幫忙日常起居。雖然行動不是很方便,又有疾病纏身,但是阿田阿公堅持,一定要經常和太太一起出去。

看完整故事

image01
本來我自己,要放棄自己了…

躺在病床上的王先生,回想一度因為身體飽受折磨,反覆入院五次而萬念俱灰。主治醫師陳秀丹,卻鼓勵他不要放棄。在戴上非侵入性正壓呼吸器一段時間後,王大哥又從鬼門關前走了回來……

看完整故事

專家怎麼說
江盛
台灣首位安樂死公投發起人

我們的身體,

我們自己可以有權自己使用。

怎麼到了死的時候,

我們變成沒有權利呢?

專家怎麼說
紀岳良
律師&諮商心理師

如果人生不如死的時候,

為什麼他不能死?

如果可以肯定說,

人不應該在臨終前,

承受無謂痛苦的條件下,

最具體的實踐方式,

就是安樂死。

專家怎麼說
陳秀丹
陽明交大醫院安寧緩和醫學科主治醫師

你每一天都活在當下,

你把你該做的事情都做好。

你善待自己,

你也善待他人。

如果生命走到終點,

這是個很自然的事情嘛。

然後透過緩和醫療,

你給他足夠的止痛、

嗎啡、鎮靜劑,

讓他走的時候是舒適的,

那這樣就好啦!

專家怎麼說
蔡兆勳
臺大醫院家庭醫學部緩和醫療科主任

病人一開始都是苦苦哀求,

請你幫我打一支針,

讓我提早結束了吧…

我們經常遇到這樣的病人訴求,

所以我們感同身受。

但是要強調的是,

我們照顧他一個星期、

兩個星期,

他自己改變了,

因為我們在一起了啊!

他自然就消除,

提早結束生命的想法了。

最後一哩路,他們希望這樣走

安樂死,他們的盼望

該抽掉我的管子就該抽掉…婦產科醫師江盛:台灣不能沒有安樂死

「死只是最後一刹那,最重要的,是要怎麼活。」曾經為了照顧重病的父母,辭去工作就近照顧,走過那段日子的婦產科醫師江盛,認為一個人應該要有死亡的權利。在這之前,更要想辦法活得有尊嚴、活得快樂。他認為,讓生命計劃按自己心願落實的關鍵,目前還少了一塊拼圖,也就是「合法安樂死」。

繼續閱讀...

父親癌末難忍痛「什麼時候可以過世…」律師紀岳良盼台灣安樂死合法

「我爸爸發現癌症的時候,已經是肝癌末期。我為什麼知道嗎啡不是萬靈?因為在他身上,我看到嗎啡不能緩解他的痛苦…曾經問我說,他到底什麼時候可以過世?」即使父親已經過世多年,律師紀岳良談起這段往事,語氣還是相當沉重。從發現罹病到離開,其實只有短短的三個月,但看著父親在這段時間受到的煎熬,他決定踏上推動安樂死合法化的道路。

繼續閱讀...

不忍父兄死前苦痛 邱臣遠踏上「尊嚴善終」之路不回頭

新竹市副市長邱臣遠,擔任立委時曾提出《尊嚴善終法》草案,雖然通過一讀,但最終法案仍擱置。立法過程中,究竟遇到了什麼樣的挑戰?邱臣遠指出,當時曾經請教過各方意見,得到的多數回應是:社會大眾目前對安樂死沒有高度共識,而且已有《安寧緩和醫療條例》及《病人自主權利法》作為配套。

繼續閱讀...

安寧療護的價值

「救回來只剩肚子」還要救嗎? 陳秀丹醫師倡導「隨順善終」

「白牡丹,笑呅呅,妖嬌含蕊等親君…」接受居家安寧的李周阿嬤,已經高齡99歲,還能緩緩唱出年輕時最愛的歌,看在陽明交大醫院安寧緩和醫學科主治醫師陳秀丹眼裡,相當欣慰。每個禮拜,陳秀丹醫師和居家安寧團隊,都會驅車前往好幾位長輩家中,照料他們的身心健康。

繼續閱讀

病人和家屬變得「不怕死」 台大蔡兆勳如何化解死亡恐懼?

「我們那時候很直白呀…我是安寧的!馬上就被推到外面去、外面講,根本不讓你碰。這是我們的文化,明顯的避談死亡。」回憶剛開始從事安寧緩和醫療時,與患者家屬互動的過程,臺大醫院家庭醫學部緩和醫療科主任蔡兆勳,內心有許多感觸。他將多年來在安寧領域的照護經驗,提煉出「蔡十點」傳授給學生們,希望培育更多人才。

繼續閱讀

生命末期怎善終?孫效智:談安樂死合法化還太早

「善終,應該是一個人活得很精彩、值得懷念的情形下,在道謝、道歉、道愛、道別當中,結束生命。每一個人,最後一哩路,應該追求的是善終。」《病人自主權利法》起草者、臺大生命教育研發育成中心主任孫效智,認為「善終」是每個人的責任。然而,在超高齡化社會到來前,台灣社會真的對於如何「善終」,準備好了嗎?

繼續閱讀

台灣,需不需要安樂死?

安樂死是最後一哩路選項? 「自己決定活到哪天」挑戰傳統價值觀

安樂死已在部分歐美國家行之有年,但在台灣仍未有共識。專家指出,安樂死的概念,不僅挑戰傳統價值觀,同時也可能對醫學倫理造成衝擊。台灣需不需要安樂死?還需要進行社會溝通。

繼續閱讀...

想「好死」花錢又費力? 台灣人正面臨善終困境

現行的《安寧緩和醫療條例》經過三次修法而來,允許「末期病人」在瀕死時拒絕心肺復甦術,以及延長瀕死過程的維生醫療,但因為該條例沒有對「末期」做出明確時間上的定義,末期跟瀕死之間的距離,可能變得遙遠。為了擴大善終的自主範圍,以病人為主體的專法《病人自主權利法》應運而生,透過簽署預立醫療決定書,得以預先表達個人處於疾病末期、永久昏迷等特定臨床條件時,接受「維持生命治療」、「人工營養或流體餵養」的意願。

繼續閱讀...

國外10張安樂死門票只有4人入場…在台合法化? 待凝聚共識

安樂死有沒有可能在台灣合法化?關鍵在於凝聚社會共識。然而,社會要有共識,必須對人生的最後一哩路該怎麼走,抱持更開放的態度。同時,也應該借鏡安樂死合法化國家的經驗,才能做出更好的判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