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末期,船隻將靠岸,「最後一哩路」如何走?不再是禁忌話題!
《安樂死,他們的盼望》
阿任(化名):「像我這樣的,其實蠻多傷友都想安樂死,我希望台灣能執行安樂死…。」
《安寧療護的價值》
患者 王先生 :「本來我自己要放棄自己了,會氣喘、會無力,沒辦法走動…結果我想放棄的時候,阿丹醫師不放棄。」
《台灣,需不需要安樂死? 》
台灣首位安樂死公投發起人 江盛:「我們的身體,我們自己可以有權自己使用。怎麼到了死的時候,我們變成沒有權利呢…」
臺大醫院家庭醫學部緩和醫療科主任 蔡兆勳:「我們不用外力刻意延長他死亡,但是他有被照顧的權利吧…」
愛的最後一哩路,您的看法是?
如果您能選擇,人生最後一哩路希望怎麼走?
如果您對人生最後一哩路已有想法,會採取什麼行動?
您支持台灣通過安樂死合法化的立法決議嗎?
您認為台灣應該如何提升安寧療護的照護質量?
人生故事,未完待續…
知道這件事,我就說不要治療..
阿任是一名脊髓損傷患者,出車禍的前幾個月,他都在工地工作,連續好幾個月沒休假。當時,阿任的阿嬤曾經苦勸,身體要顧、找時間休假,但一心想改善家計的他,卻沒有聽阿嬤的話…
我做什麼,都想叫她。
85歲的阿田阿公,因為肺部慢性疾病,需要長期使用氧氣治療,走路也需要使用助行器,由外籍看護幫忙日常起居。雖然行動不是很方便,又有疾病纏身,但是阿田阿公堅持,一定要經常和太太一起出去。
本來我自己,要放棄自己了…
躺在病床上的王先生,回想一度因為身體飽受折磨,反覆入院五次而萬念俱灰。主治醫師陳秀丹,卻鼓勵他不要放棄。在戴上非侵入性正壓呼吸器一段時間後,王大哥又從鬼門關前走了回來……
江盛
台灣首位安樂死公投發起人❝
我們的身體,
我們自己可以有權自己使用。
怎麼到了死的時候,
我們變成沒有權利呢?
❝
紀岳良
律師&諮商心理師❝
如果人生不如死的時候,
為什麼他不能死?
如果可以肯定說,
人不應該在臨終前,
承受無謂痛苦的條件下,
最具體的實踐方式,
就是安樂死。
❝
陳秀丹
陽明交大醫院安寧緩和醫學科主治醫師❝
你每一天都活在當下,
你把你該做的事情都做好。
你善待自己,
你也善待他人。
如果生命走到終點,
這是個很自然的事情嘛。
然後透過緩和醫療,
你給他足夠的止痛、
嗎啡、鎮靜劑,
讓他走的時候是舒適的,
那這樣就好啦!
❝
蔡兆勳
臺大醫院家庭醫學部緩和醫療科主任❝
病人一開始都是苦苦哀求,
請你幫我打一支針,
讓我提早結束了吧…
我們經常遇到這樣的病人訴求,
所以我們感同身受。
但是要強調的是,
我們照顧他一個星期、
兩個星期,
他自己改變了,
因為我們在一起了啊!
他自然就消除,
提早結束生命的想法了。
❝
最後一哩路,他們希望這樣走
安樂死,他們的盼望
安寧療護的價值
「白牡丹,笑呅呅,妖嬌含蕊等親君…」接受居家安寧的李周阿嬤,已經高齡99歲,還能緩緩唱出年輕時最愛的歌,看在陽明交大醫院安寧緩和醫學科主治醫師陳秀丹眼裡,相當欣慰。每個禮拜,陳秀丹醫師和居家安寧團隊,都會驅車前往好幾位長輩家中,照料他們的身心健康。
「我們那時候很直白呀…我是安寧的!馬上就被推到外面去、外面講,根本不讓你碰。這是我們的文化,明顯的避談死亡。」回憶剛開始從事安寧緩和醫療時,與患者家屬互動的過程,臺大醫院家庭醫學部緩和醫療科主任蔡兆勳,內心有許多感觸。他將多年來在安寧領域的照護經驗,提煉出「蔡十點」傳授給學生們,希望培育更多人才。
「善終,應該是一個人活得很精彩、值得懷念的情形下,在道謝、道歉、道愛、道別當中,結束生命。每一個人,最後一哩路,應該追求的是善終。」《病人自主權利法》起草者、臺大生命教育研發育成中心主任孫效智,認為「善終」是每個人的責任。然而,在超高齡化社會到來前,台灣社會真的對於如何「善終」,準備好了嗎?
台灣,需不需要安樂死?